聚焦 | 共话全球垃圾治理,中国方案闪耀"一带一路"
5月15日,在杭州召开的"一带一路"绿色品牌出海计划暨垃圾焚烧中国方案交流会上,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表示,当前让国内企业全面了解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在世界的位置、让世界了解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为全球提供“清洁、高效、兼容、和谐”的垃圾焚烧服务的能力,很有必要。
蓝色的圆点挤满了我国中东部地区,而在欧美国家的地图上,圆点的数量要少很多——这是在5月15日召开的“一带一路”绿色品牌出海计划暨垃圾焚烧中国方案交流会上,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韦洪莲对中国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欧美国家垃圾焚烧发电厂数量进行的生动对比。目前,中国垃圾焚烧约1020个项目,日处理能力约110万吨,总投资超过5500亿元。相比之下,北美约有80个、欧洲约有500个垃圾焚烧项目。
生活垃圾治理是全球性课题,更是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试金石”。中国以数量和处理能力上的绝对优势把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做到了世界领跑。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谢玉红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谢玉红在上述会议上表示,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垃圾焚烧行业已形成涵盖焚烧、发电、炉渣利用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在规划、设计、制造、建设、运营和监管等关键环节处于全球“领跑”的位置,具备向世界提供中国标准、中国方案和中国案例的基础。
韦洪莲强调,中国在生活垃圾焚烧能力、技术水平、环境处理能力以及监管水平方面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我们不仅有实力,而且有信心向世界推广中国的解决方案,并愿意与各国分享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共同应对固废治理的全球挑战。”
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
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也表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愈加迫切,有必要让国内企业全面了解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在世界的位置,同时也有必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为全球提供“清洁、高效、兼容、和谐”的垃圾焚烧服务的能力。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海军研究员及中华环保联合会固危废及土壤污染治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科清风总工程师分别作了主题为“高温烟气源头端净化技术助力行业提振新质生活力”、“小型生活垃圾焚烧行业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为垃圾焚烧超低排放及小型生活垃圾处置提供了可行方案。
中国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积累的经验和能力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斯里兰卡科学院院士Ajith Priyal de Alwis在会议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先进的焚烧发电方案可帮助解决高湿度、低热值垃圾处理难题,提升发电效率。
巴基斯坦代表马吉德·汗表示,巴基斯坦人口已超过2.4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每天产生超过5万吨的固体废弃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最终被随意倾倒、未加处理,甚至被非正规焚烧,导致空气污染、公共健康风险和环境恶化。他建议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一套共同的技术与监管标准。“中国在制定严格排放标准、确保焚烧厂运行透明方面的经验极具价值。”马吉德·汗表示。
印尼驻华大使馆经济处一秘韩爱丽表示,期待与中国在垃圾发电、循环经济等领域深化合作,助力印尼实现2025年将废物产生减少30%,废物处理达到70%的目标。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原驻华代表涂瑞和建议,中国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走出去”之前要做好“功课”。“要对投资、提供服务的项目所在国家、当地基本情况、当地法律法规、社会和营商环境、社会治安等情况有所了解,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和风险评估,避免盲目行动。”涂瑞和表示,到海外后,要严格遵守当地环保法律法规,尤其要严格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与当地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分享评估信息,制定并落实减少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
涂瑞和提醒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需注意七大要点:一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二严格遵守当地环保法规,落实环评要求;三重视劳工权益保护;四加强当地能力建设培训;五采用最佳实用技术并分享经验;六建立舆情应对机制;七完善产品说明书等配套材料。
中华环保联合会“一带一路”生态产业合作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助理兼国际部部长杜杨介绍了“一带一路”绿色品牌出海计划概况。该计划以技术产品为核心,通过公开征集并筛选出一系列卓越的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或产品。借助中华环保联合会的宣传推广力量,并结合交流实践活动,旨在为中国企业搭建一座通往国际市场的桥梁,推动中国企业的技术或产品走向世界,实现国际生态产业合作成果的落地。